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小窗口”到“家门口”
区残联“上门帮办”服务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真没想到,在家就能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医生也能上门来做康复,实在是太感谢了!”近日,家住矿区的一位残疾人家属向残联工作人员和医生连连道谢。

  在矿区,一项项贴心的服务举措正悄然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那就是“上门帮办”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赢得了广大残疾人和其家属的广泛赞誉。

  区残联打破传统“窗口受理”服务模式,秉承“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的服务理念,从“等你来办”转向“上门帮办”,将服务窗口“搬进”群众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区残联累计为行动不便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上门慰问、上门精准康复、上门托养服务、上门无障碍改造1400余人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残疾人更有归属感。

  “我们在推进残疾人服务‘上门帮办’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全面推动‘温馨635·用心365’品牌创建工作,形成了全员、全程、全年服务的‘365’一体化工作体系。”区残联理事长任花云说道,区残联坚持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基层残协委员网格员、承担项目第三方服务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残疾人家庭零距离服务残疾人,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残疾人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残疾人群体的广泛联系,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太到位了,感谢残联的关心,这个扶手装好之后,我走路、上厕所都方便多了。”沙坪街道前庄村的高军旺说起无障碍改造时连连称谢。

  低位灶台、扶手、坡道……这些看似微小的家庭改造,却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区残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上门帮办”便民服务队伍,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建立台账,制定详细“服务清单”,将群众“跑腿”变成服务“跑腿”,贴心解决了残疾人所急所需之事,切实增强了残疾人幸福感。

  “结对干部经常来看我,每次来都给我带些生活必需的东西,心里又感动又有些过意不去。”讲起生活的变化,家住如意庄社区的郝女士很知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安心”是帮扶对象和家属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在结对帮扶过程中,有的结对干部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在网上预约门诊挂号看病;有的为有劳动能力但因信息不畅、无法就业的残疾人或家属提供就业培训信息,帮助就业;有的给残疾儿童购买生活用品,做“爱心家人”……一切从“心”出发,温情满满。

  与此同时,区残联还修订完善了精准康复、托养服务、无障碍改造等制度,持续开展“三看三问”,针对群众诉求“全响应”,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切实让群众感受到“速度”,感受到“温度”。

  “残疾人不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任花云说,接下来,区残联将继续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持续推进“上门帮办”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兜住、兜准、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刘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读书
   第04版:专版
区残联“上门帮办”服务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矿区召开基层党建工作调度会暨到村工作大学生工作座谈会
全市自助政务服务工程现场推进会在矿区召开
图片新闻
华阳班组建设结硕果
“职业健康三晋行”活动走进华阳集团二矿
图片新闻
桥头街道以“工作力度”呵护“民生温度”
矿区科级及以下干部、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开班
图片新闻
遗失声明
广告
新矿区综合02区残联“上门帮办”服务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2024-11-29 2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