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石阶叩问
脚步沿着石阶前行
每一步踏下,时光就重了一分
三米高的围墙,青砖整齐
却没了往昔棱角,低处苔藓疯长
残缺了的地方
几处新的青砖,突兀地嵌入
上下马石静立墙边,等待主人已久
抬眼,门楼上木质雕花间
“一乡善士”的牌匾依旧
走在张家人走过的古道上
我浮躁的心,渐渐谦卑起来
银圆坡
民国九年的烈日
晒穿了华北的粮仓
西乡的土地,大张着饥饿之口
一个旧算盘,一本旧账本
张士林,细数着账上的几千银圆
一块大洋,一块砂石板
张家大院外的南北坡上
饥饿的乡民用双手
凿着一条求生之路
后来,人们称它为:银圆坡
银圆清脆的碰撞声不再
唯有那发黄账簿,默默铭记
“那年春天,官沟无人饿死。”
暗道
五月明媚的阳光被抛在身后
我们以采风者的身份
从天赐堂的厨房进入,黑暗
瞬间如潮水般扑来。往事
被手机的微光骤然唤醒——
1938 年冬,火光摇曳
张梅林年轻的脚步在暗处徘徊
一张纸条,一个隐秘手势
一张未写完的《告同胞书》
一个匆匆消失在夜色中身影……
解说员说,这里通向粮仓
通向后山,通向生的希望……
我们沿着台阶缓缓上行
转过弯,一束明亮涌入
回首,一缕永恒的光
永远停驻在这幽深暗道里
老槐树
走出山庄,便是下坡路
一棵老槐树立于坡道旁,枝干高出院墙
隆重盛开过的雪白,被风拆解
散落在路旁
曾一寸寸试图拖起苍穹
曾一点点延伸,洒下绿荫
又一次次在惊雷、狂风中
倔强
直到,年轮里的那簇火把
渐渐熄灭成灰烬
它任用镂空的手臂,高举着绿意
与这张家大院一起
一次次接受岁月的深情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