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里,水滩社区综合文化楼前锣鼓喧天,红枫艺术团的队员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新节目。这支由300余名文艺骨干组成的“文化轻骑兵”,正用斑斓的文艺色彩,为社区绘就一幅"诗与远方"的动人图景。
九支队伍绽放文化芳华
“一、二、三,起!”随着清脆的竹板声,红枫快乐节拍舞蹈队的队员们旋身起舞,彩绸如虹。这支以特色秧歌《想亲亲想到心眼里》斩获市级大奖的队伍,只是红枫艺术团九支特色队伍的缩影。从激昂的欢庆锣鼓队到悠扬的民乐器乐队,从挥洒翰墨的文苑书法队到传承非遗的民俗文化表演队,九支队伍如同九色光谱,在水滩上空交织出璀璨的文化虹霓。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梨园春戏曲队,老票友们将晋剧《满堂红》改编成现代家庭伦理剧,用“家和万事兴”的老理儿调解邻里纠纷;舒音合唱队的《红枫颂》在社区广场响起时,总能让居民们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最特别的要数和谐太极队,队员们刚柔并济的身姿不仅摘得区级奖项,更把“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揉进了日常。
五位一体激活文化磁场
走进红枫书苑,退休教师李宝文正带领读书会成员品读《诗经》:“从前带孙子是生活全部,现在每月的阅读沙龙让我重燃文化热情。”这处由社区活动室改造的书苑,与百姓讲理厅、红枫之声广播站、综合文化楼、文明实践广场共同构成“厅苑站场楼”文化矩阵,让文化浸润有了立体空间。
在非遗传承人赵青莲的工作室,剪刀翻飞间,一张张剪纸化作“和谐社区”的生动注脚。“每周都有年轻人来学剪纸,文化根脉算接住了。”赵青莲欣慰地说。而“红枫之声”广播站更将文化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居民们听着《社区好人榜》故事,感受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
文艺星火点燃治理效能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夸夸咱水滩的新变化……”音乐快板《和谐社区暖万家》将社区治理的暖心故事编成顺口溜,在市、区演出中引发强烈共鸣。三句半《看咱们水滩真美丽》用百姓视角展现党群共建成果,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
社区党委书记赵海芳深谙文艺的治理密码:“红枫艺术团不仅是文化播种机,更是治理润滑剂。”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党的创新理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这种“文化+治理”的创新实践,让水滩社区连续三年获评“和谐示范社区”。
从节庆展演到日常惠民活动,从非遗传承到理论宣讲,红枫艺术团用60余个精品节目、百余场惠民活动,让文化甘泉浸润每个角落。如今的水滩,既有戏曲擂台赛的热闹,也有书画展览的静雅;既有直播引流的文化“破圈”,也有邻里守望的温情流动。这片曾经的文化洼地,正在文艺星火中升腾起文明新高度。
如今,水滩社区用一片火红的枫叶,舞出了基层治理的文化密码:当文化不再是盆景而是空气,当文艺不再是被观赏而是去生活,百姓的幸福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冯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