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道,不仅是居民平时上下楼行走的通道,也是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通道。贵石沟街道苏村小区是典型的老旧非标小区,苏三区6栋居民楼一层与地下室间的无护栏设计,像未愈合的伤口横亘在居民生活中。日前,随着一道崭新护栏的挺立,这片 “步步惊心”的危险地带,悄然蜕变成为居民“步步安心” 的幸福通途。
“这没护栏的楼道,晚上走一趟,比走钢丝还提心吊胆!”网格员在走访中“捕捉”到这一情况后,贵石沟街道相关负责人迅速将护栏加装列为民生“必答题”。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而是众人拾柴的 “协奏曲”。网格员们在各单元门张贴的倡议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饱含关怀的“安全提醒”;苏村社区工作人员大量走访,将“护栏多高合适”“选什么材质更好”等问题,交给居民共同讨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从护栏的材质、颜色,到安装的具体位置、高度,每个细节都充分协商、反复推敲,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在商家筛选环节,社区坚持规范透明原则,组织实地勘察与综合比选。工作人员协同居民代表,从产品质量、施工工艺、售后服务等多个维度对各家报价进行细致比对和综合评估。而为期一周的公示期,将整个过程晾晒在阳光下,让群众监督为工程质量上了“双保险”。
5月14日,随着施工机械的启动,苏村小区的“安全守护工程”正式按下“快进键”。社区工作人员全程驻守现场,化身“质量监督员”和“问题协调员”,紧盯施工进度,严抓施工质量,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苏三区15号楼、17号楼、19号楼至22号楼一道道崭新的护栏迅速“立”在了楼道间,这片让居民“步步惊心”的危险地带,正悄然蜕变成为居民“步步安心”的幸福通途。
当令人心悸的“无防护空白”化作坚实的守护屏障,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安全防线的物理构建,更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张婕)